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

点击数:680 | 发布时间:2024-12-30 | 来源:www.yomsj.com

    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,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,在分子、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、性质、结构与变化规律;创造新物质的科学。

    1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一


    电解原理的应用

    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、氯气和氢气。

    阳极:2Cl-→Cl2+2e-

    阴极:2H++e-→H2↑

    总反应:2NaCl+2H2O2NaOH+H2↑+Cl2↑

    铜的电解精炼。

    粗铜为阳极,精铜为阴极,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。

    阳极反应:Cu→Cu2++2e-,还发生几个副反应

    Zn→Zn2++2e-;Ni→Ni2++2e-

    Fe→Fe2++2e-

    Au、Ag、Pt等不反应,沉积在电解池底部形成阳极泥。

    阴极反应:Cu2++2e-→Cu

    电镀:以铁表面镀铜为例

    待镀金属Fe为阴极,镀层金属Cu为阳极,CuSO4溶液为电解质溶液。

    阳极反应:Cu→Cu2++2e-

    阴极反应:Cu2++2e-→Cu

    2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二


   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

    反应热的定义:

    当化学反应在肯定的温度下进行时,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,简称反应热。用符号Q表示。

    反应热与吸热反应、放热反应的关系。

    Q>0时,反应为吸热反应;Q<0时,反应为放热反应。

    反应热的测定

   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,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,依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,计算公式如下:

    Q=-C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,T1、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。实验室常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。

    3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三


    1.烯醛中碳碳双键的检验

    如果是纯净的液态样品,则可向所取试样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,若褪色,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。

    若样品为水溶液,则先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2悬浊液,加热煮沸,充分反应后冷却过滤,向滤液中加入稀酸化,再加入溴水,若褪色,则证明含有碳碳双键。

    若直接向样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,则会有反应:—CHO+Br2+H2O→—COOH+2HBr而使溴水褪色。

    2.二糖或多糖水解产物的检验

   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用途下水解的,则先向冷却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,中和稀硫酸,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,加热,察看现象,作出判断。

    3.怎么样检验溶解在苯中的苯酚?

    取样,向试样中加入NaOH溶液,振荡后静置、分液,向水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,再滴入几滴FeCl3溶液,若溶液呈紫色,则说明有苯酚。

    若向样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,则因为苯酚仍溶解在苯中,不能进入水溶液中与Fe3+进行离子反应;若向样品中直接加入饱和溴水,则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。

    若所用溴水太稀,则一方面可能因为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,其次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。

    4.怎么样检验实验室制得的乙烯气体中含有CH2=CH2、SO2、CO2、H2O?

    将气体依次通过无水硫酸铜、品红溶液、饱和Fe23溶液、品红溶液、澄清石灰水、检验水)

   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。

    4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四


    有机物的溶解性

    难溶于水的有:各类烃、卤代烃、硝基化合物、酯、绝大部分高聚物、高级的醇、醛、羧酸等。

    易溶于水的有:低级的[一般指N≤4]醇、、醛、、羧酸及盐、氨基酸及盐、单糖、二糖。。

    具备特殊溶解性的:

    ①乙醇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溶剂,既能溶解很多无机物,又能溶解很多有机物,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医用成分,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,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,增大接触面积,提升反应速率。比如,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,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,又能溶解油脂,让它们在均相中充分接触,加快反应速率,提升反应限度。

    ②苯酚:室温下,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.3g,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,当温度高于65℃时,能与水混溶,冷却后分层,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,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,振荡后形成乳浊液。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,这是由于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。

    5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五


   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

    1.铝与盐酸的反应:2Al+6HCl=2AlCl3+3H2↑

    2.铝与强碱的反应:2Al+2NaOH+6H2O=2Na[Al4]+3H2↑

    3.铝在空气中氧化:4Al+3O2==2Al2O3

    4.氧化铝与酸反应:Al2O3+6HCl=2AlCl3+3H2O

    5.氧化铝与强碱反应:Al2O3+2NaOH+3H2O=2Na[Al4]

    6.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:Al3+3HCl=AlCl3+3H2O

    7.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:Al3+NaOH=Na[Al4]

    8.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:Al3++3NH3?H2O=Al3↓+3NH4+

    6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六


   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

    1.铁与硫蒸气反应:Fe+S△==FeS

    2.铜与硫蒸气反应:2Cu+S△==Cu2S

    3.硫与浓硫酸反应:S+2H2SO4△==3SO2↑+2H2O

    4.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:SO2+2H2S=3S↓+2H2O

    5.铜与浓硫酸反应:Cu+2H2SO4△==CuSO4+SO2↑+2H2O

    6.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:2SO2+O22SO3

    7.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:SO2+Cl2+2H2O=H2SO4+2HCl

    8.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:SO2+2NaOH=Na2SO3+H2O

    9.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:2H2S+3O2点燃===2SO2+2H2O

    10.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:2H2S+O2点燃===2S+2H2O

    7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七


    溶质的水平分数

    1、溶液中溶质的水平分数是溶质水平和溶液水平之比。

    即:

    (变式:溶质水平=溶液水平×水平分数)

    2、有关计算:

   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水平,求溶质的水平分数;

    ②要配制适量的溶质的水平分数肯定的溶液,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;

   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(稀释前后,溶质的水平分数不变);m(浓液)×m(浓)%=m(稀液)×m(稀)%

    ④把水平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。

    3、配制溶质水平分数肯定的溶液的步骤

    (1)计算:计算溶质和溶剂的水平;

    (2)称量: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;

    (3)量取: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,倒入烧杯,用玻璃棒搅拌;

    (4)溶解: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,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。

    8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八


    1、金属矿物:

    1、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法:以单质(Ag和Au)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。

    2、容易见到的金属矿物:磁铁矿(Fe3O4)、赤铁矿(Fe2O3)

    2、金属的冶炼:(以CO还原Fe2O3为例)

    1、实验原理:Fe2O3+3CO==2Fe+3CO2

    2、实验现象:红色粉末变黑色;澄清石灰水变浑浊;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。

    3、含杂计算:将混合物水平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。(纯净物水平=混合物水平×水平分数)

    3、金属资源的保护

    1、铁生锈条件:铁制品与空气、水(或水蒸气)同时接触。

    2、预防铁生锈的手段:在铁制品表面涂油、刷漆、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。

    3、保护手段:

    ①预防金属腐蚀;

    ②收购借助废旧金属;

   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;

    ④探寻金属代用品

    9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九


    实验中水的妙用

    1.水封:在中学习化学实验中,液溴需要水封,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,通过水的覆盖,既可隔绝空气预防白磷蒸气逸出,又可使其维持在燃点之下;液溴极易挥发有剧毒,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,比水重,所以亦可进行水封降低其挥发。

    2.水浴:酚醛树脂的制备;硝基苯的制备、乙酸乙酯的水解、蔗糖的水解、_溶解度的测定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;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。

    3.水集:排水集气法可以采集难溶或不溶于水的'气体,中学阶段有02,H2,C2H4,C2H2,CH4,NO。有的气体在水中有肯定溶解度,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减少其溶解度,如:用排饱和食盐水法采集氯气。

    4.水洗:用水洗的办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,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。

    5.辨别:可借助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辨别,如:苯、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,用水辨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,溶在水中的是乙醇,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。借助溶解性溶解热辨别,如:氢氧化钠、_、氯化钠、碳酸钙,仅用水可资辨别。

    6.检漏: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,应用热胀冷缩原理,可用水检查其是不是漏气。

    10.高中二年级化学科目要点下册 篇十


    容易见到的酸和碱

    1、酸:由H+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。如:H2SO4、HCl、HNO3、H2CO3等。

    2、碱:由OH—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。如:KOH、NaOH、Ca(OH)2、Al(OH)3等。

    3、酸碱指示剂: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一样的颜色,叫做酸碱指示剂。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。

    ①石蕊遇酸变红色,遇碱变蓝色;

    ②酚酞遇酸不变色,遇碱变红色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(https://www.xftgo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

  • 中国人事人才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